农村留守妇女访谈录

来源:bet365官方网址 发布时间:2011-05-03 点击次数: 次

 

 

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的流动性不断提高,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外出劳动力主体是男性,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户籍地,于是农村出现了留守妇女群体,她们忍受着与丈夫长年两地分居的孤寂,守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担,长年累月独自撑起一片天。独守家园,她们品味着什么样的酸甜苦辣?重负在身,她们怎样用柔弱的肩头挑起生活的担子?她们在担心什么,困惑什么,又在渴盼什么?
针对这一现状,大悟县妇联和高店乡党委联合成立调研小组,按照县委组织部“百人访谈”的要求,对高店乡夏河村的留守妇女进行了访谈,全面了解她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精神情感世界。
一、高店乡基本情况
高店乡是一个农业大乡,以种植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主要靠打工经济,全乡共有25个行政村,2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346人,其中农业人口40932人,劳动力25465人,妇女13376人,其中留守妇女5645人,国土面积18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1736亩,农民人平纯收4483人。
二、夏河村基本情况
夏河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346户,总人口1402人,劳动力798人,妇女389人,其中留守妇女176人,妇代会成员3人,总耕地面积1044亩,人均纯收入4300元。
三、采访对象基本情况
夏河村村民余**,女,现年39岁,初中文化程度,在家务农。丈夫夏**,现年37岁,于1996年结婚,有一儿一女,女儿夏**,现年13岁,在高店中学上七年级,儿子夏**,现年7岁,在杨畈小学上一年级,有一个婆婆,81岁高龄。全家一共五口人,住两间平房,家里耕种了4亩田,丈夫在上海做安装工,家务活和农活全靠余**一个人打理,家庭经济收入约两万多元。
四、访谈内容:
时间:2011年4月11日
地点:高店乡夏河村八组余**家中
参加人员:县妇联副主席(胡利荣)、乡党委副书记(魏平桥)、乡党委组织委员(刘圣俊)、乡党委宣传委员(周晓鹰)、乡妇联主席(张艳平)、村妇代会主任(付汉霞)
访谈对象是余**,现将访谈内容附录如下:
胡:你在家照料几个子女?
余:我在家里照料两个子女,一儿一女,女儿13岁,在高店中学上七年级,成绩优秀(全年级前20名),乖巧懂事,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真的没有说错。儿子7岁,上小学一年级,毕竟是男孩子,有些调皮,但总的说还算比较听话。还有一个81岁高龄的婆婆,年纪大身体又不好,有高血压、心脏病、眼睛视力不好,在家里只能看一下门,不能指望她做事。我还要照顾她的日常生活,家里没有弟兄,只有一个妹妹,俗话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婆婆基本上是我一个人照顾。
胡:你家有几亩耕地?是自家种还是流转给别人了?或者是抛荒了?
余:我家有4亩耕地,是自家耕种,主要种植花生、中稻、有一块田种植了200棵速生杨树,已经有两年,快成林了,还在自家菜园里栽种蔬菜、西瓜之类的,生产出的粮、油、菜,瓜果之类,基本上够供一家人的生活,能够自给自足,多少可以减轻丈夫的负担。男人出门搞钱,是为了这个家,我在家服侍老人,带孩子读书,外带兴田种地、看猪养鸡兴菜园,日子就这么过,只盼有个稳定的收入就行了。村里附近如果有工厂,我能把学到的针织、电机技术用上去,多干一份事,既能增加收入,几百元也行,还能在集体生活中充实自己,和姐妹们说说笑笑,那就蛮好。
胡:农忙季节的农活是你独自承担还是花钱请人做?丈夫回家帮忙吗?
余:农活基本都是一个人独自承担,实在忙不过来时就和关系好的邻里换工,互相帮忙做。收割季节遇到县里有收割机下乡,有时就请收割机。为了不影响丈夫在外面做事,没有让丈夫回家帮忙,自己一个人能够想办法完成。丈夫离家远,回来一趟不容易,经济上也不划算。就是希望在农忙季节,乡里村里能提供劳动力资源,对我们这类缺少劳动力家庭予以集中抢种抢收,以减轻我们留守妇女的劳动负担。平时遇有特殊情况,能组织开展村民互助活动。
胡:丈夫在外一年的收入有多少?平时寄钱回家吗?寄多少?
余:丈夫在上海做安装工,每个月两千元左右,一年的收入除开支能落个一万五千元左右。每逢农忙、学生报名时都寄个千儿八百元回家,家里有其它特殊事时也寄钱回家,过年回来时丈夫把一年的辛苦钱都交给我,买一些年货呀,给婆婆孩子们添置新衣服呀等,多的就存起来。丈夫还蛮听我的,随我怎么用钱。经常打电话与我们联系,关心家里的生活状况。我也想出去打工呀,我出去了孩子谁管呀?大的刚上初中,小的刚上小学,还要照顾孩子的奶奶。现在不出去打工不行,干农活挣不着钱,要是两个人都出去了,一家老小怎么办?地也没人管着呀。丈夫长期不在家,孩子的教育给我心里形成很大的压力。最大困难是孩子难以管教,一是自己缺少时间,二是自己没有文化,无法辅导孩子功课,
胡:你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
余:身体不是蛮好,家中缺乏劳力,农活、重活、家务活全靠我一个人,长期劳累、操劳,把自己的身体没当个事,腰椎间盘突出、妇科炎症比较严重。是想去医院看病,由于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走不开,一直没能好好地进行治疗,病情得不到改善,平时做重活、农活时容易引起腰痛,自己也感到很担忧。唉,即使身体不舒服时,还不是要忍着点,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把农田、菜园打理好,把婆婆和孩子照料好,把一个家苦苦撑着,让丈夫回家看到满意,一家子团圆时自己也感到很舒心。哎呀,好身体是个宝,我想趁姑娘放暑假,就到县医院去治病。生活肯定会逐步变好的,到了能享福的时候没有一个好身体,那真是没有福气哟。
胡:和丈夫离别有多长时间?
余:丈夫在外打工有十几年了,1996年结婚后,夫妻二人一起出去打工,自从女儿1998年出生后,丈夫一个人在外打工,我就留守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他一般过年时回家,长则住一个月左右,短则住十天半月,十几年来,就是前年工厂没有事做回来住了三个月时间。丈夫在外面很辛苦,挣的都是血汗钱,我最担心的就是他的身体,怕他生病,又没人照顾他。一家老小都指望他,身体垮了怎么办。我总在家里祈祷他在外平平安安的。等到家里有一定积蓄,就叫丈夫回来做点小买卖。我俩个孩子经常问一句话:爸爸去年在外面打工,怎么今年还要去打工?孩子们非常想念爸爸,渴望时时得到父爱。没办法,只好给孩子解释,爸爸要出去挣钱供你们读书,将来长大了有出息,你们只有好好的读书,来报答父母的艰辛。其实我也希望丈夫能早点回来陪伴我们,一个女人在家孤孤单单的,精神上非常压抑,情感上很孤独。晚上,一个人守着那空荡的大房子,就在家里看电视,睡不着时能看电视到三更半夜,躺在那里看,直到睡着,睡着了睁眼再看。害怕过冬天,晚上外面都是呼呼的刮着风,田里活再重我也能承受,但是就害怕到了晚上,在一个空荡荡的房子里孤灯守空房,有的时候睁眼到天亮。
胡:你们村里有开展关爱留守妇女活动的机构吗?如果有,你参加了哪些活动?
余:有,村里有妇女之家,村妇代会每年组织农村妇女到乡卫生院或计生办做妇科病免费普查,关心农村妇女的身体健康。我们村每年三月份还请河南戏班唱豫剧、曲剧,妇女们在一起听听戏,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我还是盼望村里能多组织一些关爱留守妇女的活动,或者能提供场所,姐妹们在一起聊聊家常,说说烦心事,精神上互相支持,情感上互相慰藉。
五、对留守妇女生活情况的综合分析
(一)留守的原因
从交谈中了解到,由于当地经济不活,主要靠种植的农业收入,根本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于是只有让男劳动力外出打工挣钱,以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妇女则自愿留在家中,担负起赡养老人,抚育孩子重任。一是妇女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打理好家务,照顾好一家人的生活。二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从心理上对父母有依赖性,他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和引导,老人没文化,不懂得教育方式,不会辅导学习,如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自己不放心,自己在家照顾好老人、孩子,丈夫在外出做事也能安心。三是生存发展的问题。其实自己也想干事创业,如果一家随丈夫到城里去生活,生存压力非常大,城里的住房、生活、读书的学习费用等等靠农民工的收入,恐怕难以支付,况且农民工流动性大,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妇女自己在家能耕种一份田地,生产的农产品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丈夫在外挣钱供学生读书、老人治病及其它一些开支,如有节余还可以存一点,以备教育投资或考虑以后创业致富。
(二)留守的烦恼
留守妇女生活艰苦,活儿很累,内心很孤独,没有人陪伴,缺乏安全感,面临着多重生存发展的困境,她们要照顾老人、小孩、家务、农活一肩挑,长年累月独自撑起一片天,内心挣扎,烦恼太多。一是农活、家务负担重,劳动强度大。一个妇女,成为家中的主劳动力,什么脏活、累活、重活、家务活全落在一个人肩上,确实负担重。二是心理压力大,精神空虚。丈夫不在家,家里像少了“主心骨”一样,遇事也没有个人商量,烦恼无处倾诉,有时还担心丈夫在外出的安全,不愿给他增加精神负担,只好一切事自己独自承担,经常会感到很孤独无助。三是亲情的缺位,丈夫长年不在身边,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相处时间短,虽然丈夫责任心强,顾家,也比较关心,但相处时间短,缺乏交流,空间的距离还是影响夫妻的正常婚姻生活,生活中缺少关爱,感情上出现空缺,孩子也缺乏父爱,一家人相隔两地,相互牵挂,却不能享受天伦之乐。四是子女教育缺位。留守妇女文化素质偏低,能力精力有限,自己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这么多年一直生活在农村,忙于操劳家务,没有加强学习,辅导孩子学习有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只有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支持丈夫参与城市建设,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让自己勤奋上进,乐于奉献的精神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健康成长。五是缺乏文化娱乐活动,生活质量不高。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劳动之余最多的娱乐就是串门聊天,看看电视,偶尔打打麻将,留守妇女内心比较空虚,空闲下来就闷得慌,所以尽量多劳动,多做事。
(三)建议
留守妇女问题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更关系到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引起高度注意和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本地经济,扶持本地创业。一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让青壮年劳动力能实现在本地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大量外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二要动员和鼓励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三要大力扶持本地小型企业。劳动、妇联等部门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
二、加强技能培训,提升整体素质。一是各级政府要制定好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计划,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培养科技带头人。及时建立各乡镇留守妇女劳动力创业就业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创业”的新机制。二是各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留守妇女进行技能培训,使她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在非农生产领域就业的能力,帮助她们向非农生产领域转移。鼓励农村妇女学文化、学科技,为有条件的妇女提供上农函大、农广校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农村图书室、阅报栏的作用,使有限的报刊进入农村妇女的视野。启动培训与提供小额贷款相配套的激励措施,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培训,激励留守妇女自强自立,增强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三是妇联、村(社区)、计生等部门要积极组建留守妇女互助小组,为留守妇女搭建倾诉、交流、互助的平台,使她们共同面对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共同发展建立相互支撑的人际关系网络,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助能力。
  三、丰富文化生活,弘扬文明新风。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在村组(社区)建立健身场、文化站、阅览室、活动之家等文体场所,组织留守妇女参加腰鼓队、健身表演队等文艺组织,编演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节目,丰富文化生活,为留守妇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各级妇女组织要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促进家庭、邻里生活和睦。三是要积极开展“亲情之旅”“鹊桥会”等亲情互动活动,组织留守妇女与打工丈夫“零距离”相会,对留守妇女进行人文关怀。
  四、强化农村治安,营造和谐环境。一是推动村组(社区)建立完善的治安制度,推动平安家庭、平安村组(社区)建设、平安小区建设,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增强留守妇女的安全感。二是公检法司等部门要对留守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健康辅导、法律讲座、法律援助等服务,切实有效地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形成强大的法律保护屏障,为留守妇女生存发展提供平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是根据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涉及农民工利益的政策、措施、法律,依法制定农民工农忙假、探亲假、休假等制度,城市的用人单位为农民工建设廉租房、“夫妻房”,让他们能多团聚、过上正常的夫妻生活,给予留守妇女更多的温暖、关爱、帮扶和政策支持,引导她们更加自主、自强。
(后记)访谈的过程中,余**的脸上始终挂着微笑,透露出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的坚强和豁达,但我们隐约能够看到她眼中含着泪花,反映了她内心的辛酸和苦楚。余**的遭遇是许多农村留守家庭的缩影。留守妇女,农民工背后的一个巨大群体,默默地为新农村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们的苦,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她们的痛,需要全社会共同抚慰;她们的进步,更需要全社会共同推动。
关闭信息】  【打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