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讲堂 成绩提高靠“家暴”?如此父亲太冲动

来源:bet365官方网址 发布时间:2015-06-01 点击次数: 次

       中国人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一般都秉持这样的理念:“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在家庭教育中因为不听话而挨打的人不在少数。据福州新闻网讯,5月9日,一位父亲就因为动手教育女儿,惹来了警察。

  
  据了解,李某是14岁女生小秦的英语家庭教师。9号晚上,和往常一样,李老师来给小秦补习英语,小秦的父亲秦某一直在旁边监督她们上课。在上课过程中,小秦因为疏忽,将一道练习题做错了,秦某在旁边看到,气不打一处来,当场责骂女儿不爱学习,学习不用功,后来越骂越来气,就动手责打小秦了。谁想力气太大,一下将小秦的鼻子打破了,但是秦某并没有因为打伤女儿而停手,甚至还想继续“教育”女儿。
  
  一旁的李老师十分着急,多次劝阻,可是秦某十分气愤,并不听劝。李老师劝说无效后只好选择报警。
  
  面对警察的询问,秦某自有一番“道理”,秦某认为自己是为了女儿好。他的大女儿就是这样严格教育考上了重点大学,还出国留学了,他也希望小女儿小秦也能好好学习,像姐姐一样出国留学。
  
  象秦某这样的家长,并不少见。在许多中国人的眼中,成绩好就能代表一切。不少家庭为了提升孩子的成绩,软硬兼施,辞职陪读的不在少数。在这样的功利性的教育中,孩子的天性被磨灭,学习兴趣被消耗殆尽,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一旦孩子的成绩没有达到理想的标准,没达到家长的心理预期,打骂孩子就成了家常便饭。
  
  在这些家长的认知里一、孩子是父母的,打自己的孩子天经地义;二、打孩子是家庭内部的事,“外人”没有权力干涉;三、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打孩子的父母没有过错;四、很多人都知道“打人犯法”,但是打自己的孩子是两回事……
  
  这些认识都是父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所思、所想,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他们眼里,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大人们的附属物,所谓“为了孩子好”,并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打孩子一旦过度,极其容易造成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这样的教育方法实在不可取。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第十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创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环境,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在此次事件中,李小姐的报警行为无疑是相当及时,在民警的教育下,秦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承诺会与女儿多沟通,不再用粗暴的方式来管教女儿。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系和爱护。父母应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制定出适当的学习目标,重点找到孩子的学习兴趣点,激发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学习,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地学习计划,这样才能让孩子自主学习,学会学习。
关闭信息】  【打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