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时,有人在迷茫、有人在感慨,有人在蹉跎,有人在抱怨,而她29岁时,已经是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
她的名字频频登上热搜:最美学霸,最年轻科学家,最年轻副院长。有人说她勤奋、有人说她幸运,有人说她有背景,有人说她术业不精。她就是刘明侦,一个万众瞩目、才华横溢、才貌双全的学霸,一个充满争议的重庆女孩。
2018年5月3日,北京,"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现场,我们见到了她——刘明侦,一双"秋波"荡漾的眼睛、一头飘逸长发、如花的脸庞和暖暖的笑容,妥妥一个羞涩的重庆女孩。但一旦开口却是落落大方,滔滔不绝,而且思维敏捷、思路清晰,不愧是科学家。
这个29岁的重庆女孩在人们眼里,不像是个当了副院长的领导,也不是高冷的女神,倒更像一个清纯可爱的邻家女孩。
但要是翻看记载她的辉煌历程的履历表,却又让人不能不肃然起敬。
22岁成为剑桥大学硕士,23岁在世界科技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发表论文,24岁囊括牛津大学博士学位,25岁成为博士生导师,28岁荣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
这个低调、矜持的"邻家女孩",不断刷爆人们的眼球,上热搜,破记录。有人说她是"扫平欧洲的学霸"",有人说她是"冷艳科学家",还有人说她是"女神级教授",更有人说刘明侦有一个开挂的青春。但也有人怀疑刘明侦的能力,说她有背景,有靠山,走捷径。有网友爆料说,刘明侦的爷爷是某大学的校长。
对于"开挂"的说法,刘明侦不以为然,她说在科研的道路上也许有的人运气更好点,但总的说来,没有小路近路可抄,那些走捷径的人说不定会误入歧途。
2011年,21岁的刘明侦首战告捷以全系第一名的成绩结束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本科学业。接着,刘明侦马不停蹄奔赴新的战场——到剑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2012年7月刘明侦如愿以偿,但这个贪心的女孩丝毫不满足,在两个月后,刘明侦踏进了牛津大学的大门,开始了在光伏光电研发中心的读博大战 。
那么多专业,刘明侦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因为她在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资源非常有限,使用太阳能电池前景广阔,不仅可以节能而且还能减轻环境污染。
但传统的硅基材料太阳能电池成本高,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成本低、光电转换率高、制备工艺简单等特点,成为太阳能电池材料开发的"新宠"。不过关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还是尚未攻克的堡垒,于是刘明侦把研究方向对准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她读博这一时段,正是中国太阳能产业风云突变、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2015年,汉能集团的李河君坐拥的汉能薄膜发电在香港上市,短时间内冲到了市值3000亿港币,李河君也凭借此业绩冲上当时的中国首富地位。
坦白讲,汉能的硅基薄膜技术差点意思,后来我们知道,时至今年,汉能爆出了拖欠企业员工工资的“丑闻”,已经奄奄一息,但是薄膜发电的前景依旧被世界学术界看好,苹果公司也投入巨资到碲化镉薄膜技术上。
太阳能发电技术需要突破,需要横空出世的英雄。
2013年9月,23岁的刘明侦在世界科学领域顶尖杂志《自然》正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其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独创性研究成果,有利于解决困扰该领域向叠层电池以及工业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技术和基本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仅仅3年时间,刘明侦就拿到了牛津大学的博士学位。闺蜜和同学们问她留在国外还是回国?刘明侦调皮地说,还用问吗?她用一位中国科学家的名言作为答案——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
其实在14年前,刘明侦在牛津大学拿到博士证书毕业的时候,导师已经为她安排好了一切:如果留在光伏研究中心,年薪百万英镑,当然只会增加,不会降低。如果到法国去工作,年薪更高。面对如此高的年薪和国外那么优越的科研环境,任何人都会在心里挣扎,纠结。
刘明侦选择回国的答案,就在她日常的言语中。
刘明侦说,我刚到英国学习生活时,惊叹于欧洲历史文化的传承、人文环境,尤其是他们宽松的科研环境,同时对科技创新的执着和周围人对契约精神的坚守,这些都叫人钦佩,叫人无法抗拒。
导师是个年逾六旬的慈祥长者,但挽留刘明侦的神情却有点天真:英国哪点不好,为什么要离开?
刘明侦对导师的盛情挽留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幽默了一句:在中国,女孩不太担心深夜独自一人去坐公交。
刘明侦那时候虽然不是科学家,但她有一颗赤子之心,她义无反顾登上了回国的专机。心里想起有位名人说过的话,它乡虽好,不是久留之地,回家了心里才踏实。
得知刘明侦回国,好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向她伸出橄榄枝。但刘明侦惦记着自己的事业,她觉得电子科技大学最适合自己发展,而这里的领导求贤若渴的态度也打动了她。刘明侦说,哪也不去,就它了。
刘明侦一到学校就很快组建起自己的团队,开始了自己的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事业。
在电子科技大学,刘明侦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2017年她牵头的项目有幸成为电子科技大学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
关于网友对刘明侦能力的质疑和她有背景的各种猜测,刘明侦满不在乎,她宽容地一笑,似乎网友议论的是别人不是她。而网友们的回答也很理性:
"家庭条件优越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个没问题。但个人不努力,一切都白搭。"
"你可以怀疑国内的用人政策,但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可不认人,没有真才实学博士证书也拿不到。"
"谁都好忽悠,《自然》杂志可不是好忽悠的。"
还有的网友怒怼:"承认别人比你厉害,就那么难?"
网上针对刘明侦最“恶毒”的揣测,是刘明侦爷爷曾经的大学校长身份,最“毒舌”的评价,是刘明侦回国之后,再也没有在世界顶级学术杂志上发表过更多有价值的论文,关于这些,刘明侦淡然处之,她说过这样的话:
"我相信只要努力,人人都会成功。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就是可以让别人跟你分享奋斗的苦和成功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