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注册,加入手机圈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谢邀!
先解释一下手机的成本,包括两块: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我们看得到的手机成本,主要就是构成手机本身的元器件,结构件等物料及包装盒配件等,又称BOM(Bill of Material)表,以苹果 iPhone X 256G的公开BOM表为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部手机的成本价是多高? 能不能举例对比?-1.jpg (67.04 KB, 下载次数: 4)
下载附件
2022-2-12 14:16 上传
图片来源于中关村在线(单位:美元)
即iPhone X的手机物料成本为412.75美元,约合人民币2653元。
那么问题来了,你肯定会想,成本才3000不到的手机要卖将近万元,苹果也太黑了吧?
以上说的是显性成本,我们来看看隐性成本:
1,从立项开始的研发成本
2,手机外观初步成型之后的开模成本
3,小批试产成本(一般三次以上或更多)
4,实验室量产前的测试成本
5,正式量产的生产成本
6,上市前的市场宣传与推广成本
7,上市后的营销成本
8,售后成本
9,其它与之关联的因素成本等等。
这里边每一笔都不是小钱,早在十年前,功能机开模都要好几万甚至十几万的模具费,市场营销费用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厂家必须尽可能多卖机器,才能均摊这些成本。
iPhone X之所以能卖高价,一是苹果历来的定价高姿态与本身定位,二是苹果产品的创新设计与研发确实需要极高的成本(毕竟那么多高薪的工程师)。
除苹果三星之外,像华为OV小米等一线品牌,具备完善的研发体系及试产机制的厂商,显性成本至少占比30%以上,而其它三四线小厂,共同公版模具和BOM表的,则成本价低很多,例如某不知名品牌手机零售价499元,显性成本一般在200元以内,由于品牌吸引力不够无法溢价,就是通过尽可能降低制造成本来挤出有限有利润分配到下游分销及零售环节。
离开手机工厂快十年了,有些记忆也模糊了,文中如有不当之处希望有高人批评指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