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勤廉

来源:bet365官方网址 发布时间:2017-05-16 点击次数: 次

 

一提起苏东坡,人们便想起他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近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知道苏东坡是一位有名的廉吏。只不过他的文名太盛,盖过了他的政声。他曾历任数州地方行政长官(知州),办过许多惠民工程,如兴修水利、平抑物价、美化环境等,因此深得民心,堪称百姓之友。后来,徐州等地还建起了仰苏堂
苏东坡在海南遇赦北归,途经润州(今镇江)之时,总结自己数十年仕宦生涯,写了一首24个字的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个简之又简的生平论,只字不提他居庙堂之高,以及两任翰林学士的辉煌,也不提他在丽都大府炫目的政绩,甚至不屑回顾,而把几次贬官、处于江湖之远的贬所,视为建功立业的疆场。
官闲无一事,蝴蝶飞上阶。一首古诗里如是形容苏东坡的贬官生活。果真如此寂寥么?非也。请看他贬谪三州的政绩:当他的人生之舟搁浅黄州时,不因自己无权而无所作为,而是坚持做有益于民的好事。当他了解到百姓因赋税繁重养不起儿女而溺婴时,建议官府收养弃儿(《与朱鄂州书》);同时着手筹备成立了民间组织,一年内救活婴儿百人。人生之舟搁浅在惠州时,看见惠州百姓过湖采薪耕作很不方便时,与惠州知州詹范商量后,赶紧领着百姓又筑起了一道苏堤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东坡的人生之舟搁浅海南儋州时,已是一位无居所无粮吃的老翁,日渐消瘦的他,瞧着儋耳乡民多取塘沟积水饮用、往往致病而死的境况时,他就拄着竹杖,动员黎族同胞同他一起试验打井。申请不到砖石,他就把准备冬天买粮的钱挪了出来,从琼州府城雇请两名巧匠,依照他的勘测指点,终于打出了深井。从此,百井俱咸的黎寨,逐渐都有了干净水吃。黎族同胞事后都赞颂他:东坡翁真神人也!
总结自己一生功业,苏东坡以黄、惠、儋三州功业为荣,这是因为他是在有职无权、形同流放,同百姓打成一片时作出的奉献,所以弥足珍贵,且值得永久怀念。
关闭信息】  【打印信息